焦點新聞
信息員登錄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中青一班(第64期)赴安順塘約—大壩黨性教育基地實踐活動心得體會選編
作者:中青一班(第64期來源:中青一班(第64期發布時間:2020-11-12
編者(李文龍)按:根據中共貴州省委黨校教學計劃安排,近日,中青一班(第64期)全體學員到安順市塘約——大壩黨性教育基地開展黨性教育實踐活動。先后到塘約村、高田村、大壩村、平壩軍地中心、王若飛故居等地,通過專題教學、視頻教學、現場教學、入戶走訪等多種方式,實地了解左文學、朱高學、肖正強、陳大興等村支部書記帶領村民脫貧致富奔小康干事創業歷程,深切緬懷和學習革命先輩王若飛同志“一切要為人民打算”的革命情懷。
通過黨性教育實踐活動,全體學員深切感受到:安順市各級黨委探索社會治理融入經濟社會發展全過程的生動實踐偉大創舉,統籌力量、相互配合、協調行動、相互促進,把基層黨建與基層社會治理深度融合,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引領、組織引領、機制引領作用,探索自治、法治與德治農村基層治理新模式,走出了決戰決勝脫貧攻堅與全面推進鄉村振興有效銜接新路子。
學員們將自己所見所聞、所思所悟,紛紛寫成心得體會?,F從學員撰寫的心得體會中摘編4篇,供交流學習。
干字當頭 一往無前
中青一班(第64期)學員 成志湘
聆聽了左文學、朱高學、肖正強等村支書的優秀事跡,學習了脫貧攻堅和鄉村振興的諸多做法及經驗,收獲頗大,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忠誠為公
上世紀20年代,在中華民族內憂外患、社會動蕩不安、苦難深重的背景下,歷史和人民選擇了中國共產黨。中國共產黨是馬克思列寧主義同中國工人運動相結合的產物。經過一代又一代共產黨人前赴后繼的流血犧牲,艱苦卓絕的不懈奮斗,成立了中華人民共和國,團結帶領中國人民完成了社會主義革命,確立社會主義基本制度,推進了社會主義建設,并正在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在這次學習中,我再次深刻地從左文學、肖正強等共產黨員身上感受到了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忠誠為公的政治本色,也被他們大公無私的奉獻精神所感染。
二、擔當為民
只有敢擔當才能有新作為,只有新發展才能有新作為。1944年9月,毛澤東同志在延安曾為犧牲的共產黨人張思德同志撰寫了紀念文章,這就是廣為傳頌的《為人民服務》。在現場教學中,無論是塘約村的左文學,還是大壩村的陳大興,平元村的肖正強,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作為基層黨組織帶頭人的擔當精神,帶領村民,不等不靠,找準問題,解決主要矛盾,不畏困難,勇敢前行,推動農村產業革命,做出常人難以做出來的偉大成績,成為了共產黨員中的榜樣和典范。
三、干字為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幸福是干出來的!”。塘約村在2014年的時候,還是二類貧困村,同時,被一場洪水洗劫后更加貧困。但是在左文學支書及村支兩委的堅強領導下,不等不靠,成立了“村社一體”的合作社,全體村民把承包地確權流轉到新成立的合作社里,進而做到“七權同確”,極大的鞏固了集體所有制,村民們也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塘約也走出了一條農村發展的新路。這些都是干出來的。
四、堅持為要
古語說:“只要有恒心,鐵杵磨成針”,在這些優秀共產黨員的身上,還有一個共同的地方,就會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堅持精神。大壩村的陳大興書記,2007年個人開始種植金刺梨,堅持13年發展,形成了生產加工一條龍的產業,村民走上了脫貧致富的一條康莊大道。高田村的朱高學支書,提出要做“5皮”干部,不達目的,誓不罷休,帶領高田村民調整農村產業結構,建設了蔬菜生產基地,堅持共同富裕的理想,實現了農村土地產值的極大提升。正是這些可歌可泣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人的堅持,造就了農村發展和脫貧攻堅的奇跡,樹立起一座座豐碑。
五、貫徹為魂
這次學習培訓,讓我體會到國家民族的發展,是跟每位中國人的奮斗密不可分的,榜樣們的精神如何貫徹落實到自己的本職工作中就顯得尤為迫切和必要。
一是要有共產黨員的胸懷,做“忠誠、干凈、擔當”的領導干部。作為高校管理干部,在學校轉型發展,爬坡上坎的關鍵時期,必須忠誠于黨的教育事業,主動作為,勇敢擔當,不斷提高黨性修養水平,不計報酬,為學校事業發展貢獻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要有干事創業的激情和本領,作為高校的一名干部,要不斷推動學校事業的發展前行。作為一名高校教師工作處的負責人,學校師資隊伍建設是最重要的本職工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將繼續加強教師隊伍的培養培訓工作,著力推進師德師風建設,公平公正處理涉及教師切身利益的各類問題,保持昂揚的工作激情和戰勝困難的斗志,推動本單位事業發展。
三是要有堅持到底的精神,努力推動學校事業規劃綱要描繪的藍圖變成現實。學校未來幾年將面臨著多項重要工作任務,教師工作處承擔著相應的重大責任,我也將以學校相關師資隊伍建設的任務為目標,繼續大力推動“擷英師資工程”,以堅持到底的精神來強化學校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
四要堅持廉潔自律,永葆共產黨員本色。干干凈凈做事、清清白白做人,是黨員干部立身立業的根本,也是黨和人民對黨員干部的基本要求。在左文學、“兵支書”、陳大興等優秀共產黨員身上無不體現出他們慎始慎終,廉潔自律的優秀品質,作為黨員干部,要努力提升“七種能力”,要堅持按制度辦事,更要時刻繃緊廉潔自律這根弦、始終守住黨紀國法這條線,始終保持黨員干部的清廉本色和浩然正氣。
加強黨建引領 助力鄉村振興
中青一班(第64期)學員 劉敏
5天的黨性教育實踐,對基層黨建引領產業發展、發揮軍地一體作用選配“兵支書”助力脫貧攻堅、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做優做強產業發展、積極挖掘鄉村歷史文化資源、發展鄉村旅游助力鄉村振興等實踐有了較深的體會。
農村要發展,夯實黨的基層組織建設,選好配強農村基層帶頭人,領頭雁是關鍵。在塘約村我們看到,在左文學支書的帶領下,塘約村抓住了農村改革的“牛鼻子”,以解放思想為牽引,以實事求是為遵循,圍繞農村綜合發展抓手,著眼推動共同富裕尋路徑,堅決破除影響農村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在生產經營上瞄準市場建隊伍、找市場、出新招、創新績,闖出了一條新時代條件下集體經營的新路子,破解了長期以來困擾農村發展的歷史難題,走上了一條“黨建引領、改革推動、村社一體、合股聯營、村民自治、共同致富”的塘約道路。如今塘約村產業興旺,生態宜居。大壩村正是在陳大興支書的帶領下,依托小小的金刺梨做大做強產業連接,積極推動“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加強鄉村規劃引領,建成遠近聞名的“別墅村”,利用周邊優越的空間環境和多生態的資源優勢,發揮九龍山森林公園、東西對口幫扶示范項目榕昕牧場的作用,大力推動鄉村旅游產業發展,成為全省鄉村振興的樣板。同時,安順市積極開展軍地聯建,圍繞“選、育、管、用、待”五字方針選拔一批政治過硬、頑強拼搏、甘于奉獻、敢于擔當的退伍老兵充實在基層脫貧攻堅一線,涌現了一批“安順兵支書,建功新時代”的楷模,有效增強了農村基層黨組織“造血”功能。
產業要發展,必須緊扣“八要素”抓好落實。無論是塘約村、高田村因地制宜發展蔬菜產業,成立專門跑市場的團隊,還是大壩村金刺梨產業的上下游產業鏈的延伸,都是緊緊圍繞農村產業發展“八要素”方針,遵循市場法則,突出市場導向,完善組織方式,搭建好與群眾的利益連結機制。抓好培訓和技術服務,確保產業的可持續發展,老百姓有穩定的就業和收益。
鄉村要振興,必須走“農、旅、文”三要素融合發展之路。開發區的歪寨村積極挖掘獨特的三國“藤甲”文化和布依文化。創新發展方式和手段,高起點編制鄉村建設規劃,修復了幾百年的布依古村落,發展民宿,使百年古村釋放出新的活力:通過“政府引導、社會參與、群眾自籌”的方式,打造了“共謀、共建、共治、共享”的鄉村社會治理體系,老百姓積極融入村莊的建設管理,配套發展精品水果采摘體驗和景觀花卉長廊(十里荷廊),已成為遠近聞名的鄉村旅游網紅打卡地,成為安順旅游創新發展的樣板。
堅持以人民為中心 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
中青一班(第64期)學員 朱利強
通過黨性教育基地實地調研,深刻感受到基層黨組織充分發揮戰斗堡壘作用,充分調動廣大人民群眾的內生動力,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釋放農村改革的政策紅利,走出了一條新時期農村深化改革之路。
一、基層黨組織建設是根本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黨的工作最堅實的力量支撐在基層,最突出的矛盾問題也在基層,必須把抓基層打基礎作為長遠之計和固本之舉。他強調,黨的基層組織建設,著力點是使每個基層黨組織都成為戰斗堡壘?;鶎狱h組織是我們黨全部工作和戰斗力的基礎、是戰斗堡壘。這次前往實地調研發現,各地在黨的領導下,建立了堅強而有力的鄉村基層黨組織,通過推動村民自治,并用村規民約管理村民?;鶎狱h組織在當地都充分發揮黨員先鋒模范帶頭的作用,將產業相近、地域相鄰的幾個村聯合起來,組建“聯村黨委”,實現強村帶弱村,推動共享共建、共融共富。用“三變”變出了農民收益增加、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生產力解放,貧困農戶奔向小康。
二、以人民為中心是立場
帶領人民創造幸福生活,是我們黨始終不渝的奮斗目標。習近平總書記在“七一”講話中指出,“打贏脫貧攻堅戰,保證人民平等參與、平等發展權利,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體人民,朝著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目標穩步邁進”。 我們黨來自人民、根植人民,黨的各級干部都是人民的公仆、人民的勤務員。甘當人民公仆,是我們黨的性質宗旨決定的,是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內在要求。黨員干部的形象,代表著黨的形象。這次調研學習發現,塘約村、高田村等能積極壯大集體經濟,推進農村農業現代化,帶動農民脫貧致富,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選出了一名政治覺悟高、致富能力強、群眾威望高的黨員干部擔任基層黨總支書記,帶動群眾發展農村產業,壯大集體經濟,實現整村脫貧。這充分體現了共產黨人講為人民服務,就是堅持人民主體地位,堅持以人民為中心,不斷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新期待、新訴求,堅持人民共創共享。
三、激活內生動力是關鍵
脫貧致富終究要靠貧困群眾用自己的辛勤勞動來實現。脫貧攻堅,實干為先。如果只有干部沖鋒陷陣,沒有群眾的積極參與,這場戰役很難打贏。習近平總書記要求我們牢牢把握住農民與土地的關系這個根本性制度問題,鞏固和完善土地集體所有制基礎上建立起來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這是我們黨在農村的最大政策。塘約村、高田村、大壩村等地,抓住了農村改革這個 “牛鼻子”,采取“村集體+合作社+公司+農戶”的發展模式,大力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以土地聚合人心夯實發展基礎;以股份整合經營提升產業規模;以制度融合干群樹立良好村風,落實好土地的三權分置和大膽創新農村產權制度改革,村社一體合股聯營,短期內實現整村脫貧,增加了村民收入,壯大、發展新型集體經濟,帶領群眾實現了共同富裕道路。
把好“選育管用”四環節
鍛造鄉村振興“兵支書”
中青一班(第64期)學員 屈芳
為期五天的黨性教育,先后實地參觀學習了塘約之變、“兵支書”經驗分享、產業發展等內容,與群眾面對面交流,讓我進一步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拓展了思路。結合五天的學習認識和自身工作實踐,對于“建強‘兵支書’,助力鄉村振興”,有以下幾點思考。
一要嚴把關口“選”,堅持優中選優。健全完善“兵支書”培養選拔機制,研究制定“兵支書”從應征入伍、部隊服役、退伍返鄉、培養使用四個階段的全鏈條選拔程序,全環節、全流程、全方位對退役軍人進行跟蹤、培養、考評、選拔。堅持嚴把“征兵關、入伍關、退伍關”,優選綜合素質好的預征對象入伍,協調部隊加強對現役軍人分類培養,有針對性的培養退役后的各類適用人才。退役后,加大對退役軍人返鄉后的考察培養選拔使用力度,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綜合能力強、群眾認可度高、辦事公道正派的退役軍人到村任職,著力打造一支政治過硬、素質過硬、作風過硬的“兵支書”隊伍,發揮“兵支書”在脫貧攻堅鞏固提升、產業發展、鄉村振興中發揮積極的推動作用。
二要靶向施策“育”,提升本領技能。要注重“兵支書”的系統培育。根據“兵支書”個人特點和發展需要,充分整合各級培訓基地、培訓資源等優勢,將“兵支書”培訓納入干部培訓計劃,定期舉辦“兵支書”培訓班,常態化開展專題培訓和研討交流,引導“兵支書”轉變思路、學習政策、鍛煉能力,將其打造為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新型農村人才,為深入推進鄉村振興戰略奠定人才基礎。要注重“兵支書”的崗位錘煉,分期分批選派“兵支書”到工作突出的先進地區學習觀摩,通過先進典型面對面幫帶、手把手幫教,不斷提升“兵支書”的實戰能力。要注重“兵支書”的能力提升,聯合高職院校,組織“兵支書”參加學歷提升班,不斷改善“兵支書”隊伍的知識結構,提升“兵支書”履職本領和能力。
三要寬柔相濟“管”,倒逼履職盡責。一方面,要建立“兵支書”工作責任清單,明確工作職責和任務,定期對“兵支書”履職情況進行考評,考評結果與報酬待遇、評先評優等掛鉤,倒逼“兵支書”履職盡責、擔當作為。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關懷激勵機制,用好定向村干部招錄招聘政策,不斷拓寬“兵支書”的上升渠道,為實績突出、群眾公認的優秀“兵支書”拓寬成長通道。要建立村干部報酬增長機制,對表現優秀、實績突出,受到各級表彰的優秀“兵支書”適當提高經濟待遇。要將政治素質好、工作能力強的優秀“兵支書”推選為各級黨代表、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提高其政治待遇,增強“兵支書”的榮譽感、自豪感。
四要搭建平臺“用”,促進作用發揮。在基層黨建方面,要建好退役軍人黨員信息數據庫和適用人才庫,為基層黨組織推薦優秀退役軍人進入村(居)“兩委”班子,促進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水平的提升。在脫貧攻堅方面,要充分發揮成員單位作用,積極創造條件,鼓勵“兵支書”創辦領辦農村合作經濟,完善利益聯結機制,發揮他們在創業帶富、產業發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等方面的示范引領作用,推動“兵支書”在“三農”領域建功立業。在基層治理方面,探索建立村(居)雙擁工作聯絡員,發揮老兵管老兵、老兵幫老兵的作用,讓“兵支書”成為應急處突、平安建設、矛盾化解的重要力量。結合新時代“楓橋經驗”,探索退役軍人+公安、政法綜治相關力量,加強多部門鄉村治理的工作共識,發揮退役軍人在鞏固基層政權、基層社會治理方面的模范作用。在示范引領方面,要加大對“兵支書”宣傳報道力度,擴大“兵支書”影響力,激勵更多退役軍人學習“兵支書”、跟隨“兵支書”、成為“兵支書”,在決戰決勝脫貧攻堅和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宏偉事業中再立新功。
編輯:李文龍
審核:田茂嬴
編審:馬 君
終審:漆安桂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中共貴州省委講師團) 版權所有 黔ICP備18004040號-5
站務聯系電話:0851-83602615 省級政府服務熱線:0851-12345
本網站建議采用360極速模式、谷歌、火狐瀏覽器,電腦分辨率為1366*768以上
貴公網安備 52011102002233號
省內地市黨校全國黨校網站報刊讀物其他友情鏈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