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點新聞
信息員登錄 | 設為首頁 | 加入收藏
淺談當前脫貧攻堅著重解決的問題
作者:鄭娟來源: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第38期) 發布時間:2020-04-23
(尹偉、周會權)編者按:4月19日,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2020年春季學期處級公務員任職培訓班(第38期),利用互聯網視頻會議,舉行了第二次分組集中討論。第一組學員、省扶貧辦宣教處處長鄭娟同志圍繞“運用習近平關于扶貧工作的論述,結合當地實際談談脫貧攻堅戰中應著重解決的問題”這一主題進行了主旨發言。發言從習近平總書記對扶貧工作的重要論述,尤其是對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的重要指示和要求,生動、翔實地詮釋了貴州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省級樣板”、貴州取得的成績是黨的十八大以來黨和國家事業大踏步前進的一個縮影等決戰脫貧攻堅的生動案例,以及對于把握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主動權,奮力沖刺90天、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的思考。特作專題簡報,供大家交流、研討。
淺談當前脫貧攻堅著重解決的問題
貴州是全國脫貧攻堅的主戰場之一,黨的十八大以來,全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牢記囑托、感恩奮進,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頭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攬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盡銳出戰、務求精準,廣大黨員干部和群眾攻堅克難、共同奮斗,脫貧攻堅取得重大決定性成就,為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牢牢把握了主動權制勝權,書寫了中國減貧的貴州篇章。
一、貴州脫貧攻堅亮點紛呈,特色鮮明,捷報頻傳
一是減貧人數全國最多。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從2012年的923萬人減少到2019年底的30.8萬人,累計脫貧892萬人,每年減貧人數100萬人以上,減貧幅度位居全國前列;貧困發生率從2012年的26.8%下降到2019年的0.85%,下降25.9個百分點。貴州從中國貧困人口最多的省,到脫貧人數最多的省。
二是貧困退出取得成績最大。按照國家貧困縣退出標準,全省66個貧困縣已有57個縣脫貧摘帽,遵義市、六盤水市、黔南州整體脫貧;9000個貧困村中已有8688個貧困村脫貧出列。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012年的4753元到2019年突破1萬元,貧困縣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增幅名列全國前茅。
三是創全國脫貧攻堅“省級樣板”。十八大以來,貴州在脫貧攻堅中的探索多次得到中央領導的充分肯定,脫貧攻堅創新上升為國家層面的舉措,做法得到國務院扶貧辦推廣,一些經驗受到各地廣泛關注和借鑒。2015年6月,時任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汪洋在貴州考察調研時指出:貴州精準扶貧的經驗可信可行、可學可用、可復制、可推廣,不是盆景,而是風景。2015年10月,時任國務院扶貧開發領導小組副組長、辦公室副主任劉永富在貴州省扶貧開發大會上強調:貴州創造了扶貧開發的“省級樣板”,要百尺竿頭、更進一步,繼續為全國做表率。貴州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的做法為全國扶貧攻堅探索了經驗,形成了脫貧攻堅的“省級樣板”。
2016年國務院扶貧辦宣教中心專題調研,著書編輯出版《全國脫貧攻堅省級樣板》。貴州大扶貧條例也是突出亮點,2016年9月,貴州省出臺《貴州大扶貧條例》,得到時任國家副總理汪洋同志兩次書面表揚,三次口頭表揚,2017年全國農業農村工作會議資料,國務院扶貧辦加印5萬冊分發到全國各省,真正成為了助推脫貧攻堅的有力法律武器。蒙古國、越南、中東國家和第六屆德國青年外交官訪華研修班相關人員先后赴我省交流考察脫貧攻堅經驗做法。
四是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數全國最多。全省有188萬人從大山深處搬遷到城鎮,其中貧困人口154萬人,搬遷規模占全國近五分之一,是全國易地扶貧搬遷人口最多的省份。
五是產業扶貧提質增效。明確12位省領導領銜,以500畝以上壩區農業結構調整為重點,重點推進12大特色產業發展,大力推行“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模式,目前,貴州省的茶葉、藍莓、李子、刺梨種植規模全國第一,辣椒產加銷全國第一,獼猴桃、火龍果種植面積居全國前列。
六是“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基本解決。教育扶貧方面,持續壓縮黨政機關6%的行政經費用于支持教育扶貧,全面落實教育扶貧資助政策,實行“七長制”保輟控學,實現學前教育義務教育營養餐改善計劃全覆蓋,輟學已動態清零。醫療方面,全面落實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政策,100%貧困戶參保,村村有衛生室、合格村醫,在全國率先實現省市縣鄉四級遠程醫療。住房保障方面,實施農村危房改造和住房保障三年行動計劃,共改造51萬戶,其中貧困戶20萬戶,特地增加了不透風不漏雨的要求,專項整治透風漏雨老舊住房22萬戶。
七是農村基礎設施明顯改善。建成通組硬化路7.87萬公里,全省所有30戶以上的村民組通硬化路,惠及沿線1200萬群眾。全面解決279萬群眾的飲水安全問題,其中貧困人口82.7萬人。全方位改善農村基礎設施,實現所有行政村通動力電,所有行政村光纖網絡、4G網絡全覆蓋。
八是東西部扶貧協作和定點幫扶碩果累累。省市縣三級組建東西部扶貧協作工作專班,打造教育醫療“組團式”幫扶試點176個,與東部幫扶城市實現貧困縣醫院、中醫院結對幫扶全覆蓋,深度貧困村、貧困縣中小學和鄉鎮衛生院結對幫扶全覆蓋。
九是脫貧成果持續鞏固拓展。認真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四不摘”要求,堅決防止撤攤子、甩包袱、歇歇腳。堅持摘帽不摘責任。33個已摘帽縣共有3264名第一書記和1.5萬名駐村干部繼續留駐,將落實“四不摘”納入專項整治漠視侵害群眾利益問題重要內容,推動全省33個已摘帽縣全面鞏固拓展脫貧成果。2019年全省33個已摘帽縣預計脫貧19.43萬人,實現剩余貧困人口全部脫貧。銅仁市出臺《關于建立防貧監測預警機制的意見(試行)》,做到貧困風險早掌控、薄弱環節早發現、突出問題早整改。江口縣積極探索防貧監測預警機制,得到汪洋主席、胡春華副總理充分肯定。
十是宣傳動員更加有力有效。各級新聞媒體報道貴州扶貧新聞300余萬條,其中人民日報、新華社、中央電視臺、《中國扶貧》等媒體發布766條,省內主流媒體發布2944條;人民網、新華網、央廣網等發布網絡信息3076條;“貴州脫貧攻堅”公眾號訂閱量達4.49萬人、閱讀量97.47萬人次。做好負面涉貧輿情的引導和處置工作,防止一些別有用心之人惡意炒作,干擾脫貧攻堅大局。2019年共編制《輿情日報》250期、《輿情周報》23期、《輿情月報》12期,妥善處置涉貧輿情事件40余起。
十一是脫貧攻堅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影響最大。積極挖掘和宣傳脫貧攻堅先進人物、典型案例,對年度獲得表彰的脫貧攻堅先進個人和先進集體,每年在全省10個市州開展巡回宣講活動,宣講活動聽講人員達到十余萬。塑造了一批如黃大發、鄧迎香、余留芬、文朝榮、徐梅、文偉紅等先進典型人物,以及畢節市農民講習所、赤水“九不”增“九感”、銅仁市“76554”工作方法、關嶺縣的“道德超市”等激發內生動力的典型案例,在全國、全省范圍內廣泛推廣,反響巨大,2016年,貴州省精準扶貧精準脫貧模式成為全國“脫貧攻堅省級樣板”,通過這些先進典型和先進人物的宣傳,不斷鼓舞全省上下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信心和志氣,為貴州脫貧攻堅工作營造良好的外部輿論環境。
二、認清形勢,牢牢把握奪取脫貧攻堅全面勝利的主動權
當前,貴州還有30.83萬貧困人口沒有脫貧,9個深度貧困縣沒有摘帽,都是貧中之貧、困中之困,是最難啃的硬骨頭。今年是脫貧攻堅戰最后一年,收官之年又遭遇突如其來的疫情影響,各項工作任務更重、要求更高。結合工作,我認為當前脫貧攻堅應著重解決以下問題;
一要解決貧困群眾外出務工問題。對我省而言,疫情對脫貧攻堅影響主要體現在貧困勞動力務工就業方面,對貧困戶而言,外出務工收入又占據很大的比例。截止4月10日,全省建檔立卡貧困人口外出務工290.26萬人,占去年外出務工人數95.43%,其中省外務工147.61萬人、省內縣外務工41.71萬人、縣內務工100.93萬人。
二要解決生產發展和產品積壓問題。疫情影響下,農畜產品滯銷成為一大難題,我省又是是農業大省,很多深度貧困地區發展也是靠農業,解決這一問題也尤為關鍵。對此,國務院扶貧辦、農業農村部、商務部等七部門聯合下發通知,開展消費扶貧行動。
三要解決返貧問題。打贏脫貧攻堅戰,繼續攻堅與防止返貧同等重要。有數據顯示,全國已脫貧的9000多萬人中,有一小部分存在返貧風險。部分已脫貧人口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深度貧困地區、受疫情影響大的地區,尤須防止因疫致貧、因疫返貧。
四要解決金融扶貧的問題。受疫情影響,在財政扶貧資金分配撥付方面帶來很多困難,部分重點扶貧產業項目推進面臨資金風險,企業在恢復正常生產面臨難題,貧困人口就業面臨嚴峻挑戰。
五要解決思想觀念問題。即解決貧困群眾激發內生動力問題,徹底摒棄等靠要思想,授人以魚更以漁,讓志智幫扶落地生根。如利用新時代大講堂,農民講習所,道德講堂,四在農家新農村建設等成熟的工作模式為抓手,脫貧攻堅與鄉村振興同步考慮,同頻共振。
六要解決脫貧攻堅宣傳總結和輿論主導權問題。新聞宣傳對凝聚各界人心有巨大的推動作用,當前,部分深度貧困地區對黨中央脫貧攻堅重大決策部署的宣傳解讀和當前脫貧攻堅政策宣傳上還存在一定差距,此外,一些脫貧攻堅負面輿情也給打贏脫貧攻堅殲滅戰帶來一定影響,要牢牢把握脫貧攻堅輿論戰場主動權,讓輿論引導晴雨表成為打贏脫貧攻堅戰的一大助推器,脫貧攻堅越是進入攻堅階段,外部輿論氛圍更是尤為關鍵,要統籌網上網下、國內國際、大事小事,營造強信心、暖人心、聚民心的輿論氛圍。
三、突出重點目標,以更實舉措堅決打贏總攻殲滅戰
脫貧攻堅越是到最后沖刺的時刻越要突出重點、抓住關鍵,下一步工作中,我認為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
第一,緊盯掛牌督戰攻堅。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都部署要求,要處理好掛牌督戰“督”和“戰”的關系,做到以“督”促“戰”、避免只“督”不“戰”。3月份,志剛書記親自簽發了文件,我們保留定點督戰和巡回督戰相結合的方式,對省市縣三級督戰力量進行整合,統一編組、統一制定工作方案、統一開展督戰。由省委省政府督查機構牽頭組建的省級巡回督戰隊主“督”,由12個省直責任單位牽頭整合三級督戰力量組建的定點督戰隊駐縣主“戰”,共同查問題、補短板。
第二,緊盯“3+1”攻堅。要用好4、5、6月“窗口期”,全面排查問題,瞄準漏洞缺項一項一項整改到位,把短板補得再扎實一些、把問題解決得再徹底一些。要按照省里統一安排,統籌做好“三保障”和飲水安全相關政策落實到戶“四塊牌子”的掛牌公示,要加快推進易地扶貧搬遷安置點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確保6月底全部建成。
第三,緊盯“兩業”攻堅。產業和就業既是當下確保如期脫貧的有效舉措,也是脫貧成果可持續的根本之策。要進一步健全和執行產業扶貧利益聯結機制,壓實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貧困村創業致富帶頭人等帶貧主體的責任,優先支持與貧困人口建立緊密利益聯結機制的產業項目,確保貧困群眾在產業發展中獲得實實在在的利益。同時,要引導貧困群眾積極參與產業發展,采取股份分紅、參與生產經營等方式獲得穩定收入。就業方面,少數貧困群眾還沒有返崗務工,還有的貧困群眾前段時間出去了,但因為疫情的影響,一些沿海地區的工廠關閉或是裁員,又返回家里待業。要主動上門了解情況、做工作,通過一對一、點對點組織化輸出,幫助他們盡快返崗或找到新的崗位。對一時外出有困難或不愿外出的,引導就近參與產業發展、項目建設,增加務工收入。推出開發愛心崗位、增設扶貧車間、開通“返崗直通車”等系列促進穩崗就業舉措,用心用情做好“一對一”“點對點”和“面對面”跟蹤服務。
第四,緊盯脫貧成果鞏固攻堅。收官之戰遭遇疫情影響,難度更大、任務更重,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保持現有幫扶政策總體穩定,工作力度只能加強不能減弱,財政專項扶貧資金投入只能增加不能減少,幫扶干部、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不能撤,對貧困群眾扶上馬還要送一程。要根據各地實際,完善防貧監測幫扶機制,對脫貧不穩定戶、收入略高于建檔立卡貧困戶的邊緣戶,以及因病、因殘、因災、因新冠肺炎疫情影響等引發的剛性支出明顯超過上年度收入和收入大幅縮減的家庭進行動態監測和管理,做到早發現早預防,提前采取幫扶和綜合保障各項措施,從制度上防止返貧和產生新的貧困。
第五,緊盯東西協作和定點幫扶攻堅。要加緊推進協作項目復工開工,加強項目儲備,用好協作資金。要抓好直供上海等東部對口幫扶城市、粵港澳大灣區的“菜籃子”基地建設,精準對接對口幫扶城市居民需求,在開展消費扶貧、推動黔貨出山上取得更大成效。要充分發揮各地在對口幫扶城市設立的勞務協作站作用,梳理幫扶城市企業用工需求,匹配我省貧困勞動力就業崗位,實施精準推送,幫助組織貧困勞動力轉移就業。
第六,緊盯激發貧困群眾內生動力攻堅。及時總結推廣脫貧攻堅中形成的好經驗好做法,幫助貧困群眾更好地了解掌握中央和省的脫貧攻堅政策,動員貧困群眾參與項目實施,防止政策“養懶漢”。要加強典型示范,對自力更生、主動脫貧的人員,探索給予物質獎勵和精神激勵。要發揮村規民約作用,引導貧困群眾養成健康文明生活方式。要加強群眾教育,強化精神扶貧。
第七,緊盯脫貧攻堅宣傳總結提煉攻堅。充分挖掘和報道脫貧攻堅中涌現的典型人物,鼓勵先進、鞭策后進。積極挖掘和宣傳脫貧攻堅先進人物、典型案例,營造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同奔小康的良好氛圍。通過策劃不同形式脫貧攻堅主題宣傳活動,發揮省內、中央主流新聞媒體傳播力量,開展扶貧公益活動、集中采訪活動、廣告扶貧等各類脫貧攻堅宣傳活動,動員社會各界不斷融入和參與到脫貧攻堅這一光榮而偉大的戰役中。
第八,緊盯輿情監測研判處置攻堅。做好新形勢下涉貧網絡輿情信息的監測和應對管理,及時、準確、全面了解和掌握各級各類涉貧輿情情況,加強對社會涉貧輿情和網絡涉貧輿情的預警監測、研判分析和處置引導,妥善化解突發涉貧輿情事件,及時回應社會關切,促進輿情信息處置工作規范化、制度化建設,進一步做好全省涉貧輿情處置,為全省凝心聚力按時高質量打贏脫貧攻堅戰營造良好的輿論氛圍。
編輯:尹 偉、周會權
審核:伍應斌
編審:馬 君
中共貴州省委黨校(貴州行政學院、中共貴州省委講師團) 版權所有 黔ICP備18004040號-5
站務聯系電話:0851-83602615 省級政府服務熱線:0851-12345
本網站建議采用360極速模式、谷歌、火狐瀏覽器,電腦分辨率為1366*768以上
貴公網安備 52011102002233號
省內地市黨校全國黨校網站報刊讀物其他友情鏈接